其余近九百匹战马均被收拢,这无疑是一笔财富,自用的话,也是极大增强军寨的机动力量。
另外还缴获了铁甲数百余领、弓刀箭矢等军械杂物无数。具体数量价值需回寨后由专人详细统计。
战场很快打扫完毕,鞑虏尸体则被推入深坑掩埋。
受伤战士去往军寨休养。
张大胆率部分人手返回白松岭方向,顺便拖拽回几匹死马——矿区据点近来几乎顿顿有肉。
秦猛则亲自带队,驱赶着庞大的马群,驮载着丰厚的缴获,说说笑笑,浩浩荡荡返回军寨。
……
午后的青阳郡城,风雪渐渐小了,雪花稀疏地飘落,最终只剩零星几点,挣扎着在空中打旋儿。
远处层层叠叠的云雾环绕在山涧,近处的屋舍瓦当上积了一层白,宛若铺开了一幅水墨画卷。
暖阳自乌云缝隙中透出些许金芒,洒在行人肩头,虽不炽烈却足以驱散连日风雪带来的阴寒。
越来越多的人推开家门,走上街头,他们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人们纷纷仰头,眯着眼,或手搭凉棚,望着千云中若隐若现的日头,感受着那短暂却珍贵的温暖。
街上人流很快多了起来,许多原本因风雪而紧闭门户的店铺也陆续卸下门板,开了张。
摊贩们推着车、挑着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主要的街市,寻着往常的位置摆开货摊。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很快响彻市集。
沉寂多日的青阳郡城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喧闹与生机。
但这喧闹之下,却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除了那些急着脱手货物,好离开北方的外州商队,本地居民面上虽也带着笑,心里却沉甸甸的。
他们踩着积雪,争相购买着煤料、柴火、粮食等过冬物资,有些甚至开始提前准备年货。
——并非为喜庆,而是源于一种深植于血脉的警惕与恐惧。
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经验告诉他们:北地的第一场雪停了,日头出来,冰雪看似开始消融,往往预示着更为酷寒的天气即将降临。
更意味着那阻挡草原铁骑的天堑——拒马河,即将彻底冰封。
届时,草原上的鞑子便会如饿狼般大举入境,劫掠粮食、人口,焚烧村庄。
普通百姓忙于在雪停的间隙抢购物资,而外地商队则趁机出售布匹、药材、盐铁等紧缺货品,赚得盆满钵满,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意。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市面上虽需求急切,却无人敢肆意哄抬物价。
即便是那些平日里惯于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的地主乡绅之家,此番也异常老实地依照市价。
缘由无他,县衙与郡衙早已联合张贴了醒目的安民告示,不仅呼吁商贩诚信经营,勿要趁火打劫。
更是直“鞑子来袭之际,当同心协力,共度时艰”。告示措辞严厉,背后更有不久前林郡守监斩,那场数十个人头落地的震慑余威。
无人敢在这个当口触霉头。
然而,官府的动作远不止于此。
郡守衙门前的告示墙上,除了安民告示,更张贴了号召全城青壮接受训练、协助防守的檄文。
明不仅管饱饭,还每日发放实打实的粮饷。
紧接着,郡衙直接签发了文书,公布了更为正式的募兵告示,条件待遇写得清清楚楚。
城西广场,巡检司队将唐毛毛亲自带队入城,在闹市街道,设下了一处最为热闹的招募点。
几名精气神十足的军汉维持着秩序。
唐毛毛则站在一处临时垒起的高台上,声若洪钟:“巡检司招募乡勇!有力气的出力气,有手艺的献手艺!工匠、民夫皆可!
待遇优厚,名额有限,速来报名!”
洪亮的声音吸引了大批围观的青壮,报名处很快排起了长队。
青阳城内,车马辚辚,人流如织。冬日的严寒似乎也被这人气驱散了几分,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