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点在南召国的都城镇南关。
一切的源头,似乎都在那里。
无相的老巢。
数日后,朝会上陆丞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
“陛下,诸位大人,”
陆丞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南召无相乃祸乱之根。
其毒术危害社稷,动摇国本。
常规战法难破其毒卒。
臣请旨亲率一旅偏师,秘密潜入南召,直捣黄龙擒杀无相。”
此一出,满殿哗然。
“王爷。
万万不可。”
礼部尚书周忱率先反对,“您乃摄政王国之柱石,岂可轻身犯险?
南召蛮荒之地险阻重重,无相又狡诈异常,此行太过凶险。”
“是啊王爷。
朝廷正值多事之秋离不开您坐镇中枢啊。”
众臣纷纷劝阻。
陆丞抬手压下议论:“正因为朝廷多事,才需尽快根除无相此患。
若任其坐大毒卒蔓延,则大周危矣。
本王意已决。
本王离京期间,由内阁与六部共同理政,遇不决之事可八百里加急送至军前。”
他目光扫过众臣:“唯有釜底抽薪,方能破解此局。”
众臣见陆丞决心已定,知难以挽回,只得领命。
退朝后陆丞开始秘密筹备南下事宜。
他挑选了三百名最精锐的王府护卫以及军中好手,由他亲自统领。
同时他带上了白石与数名精通毒理医术的助手。
临行前夜,陆丞将莫召至书房。
“莫先生,本王此行归期难料。
京城与陛下,便托付与你了。”陆丞郑重道。
“王爷放心,属下必竭尽全力稳定朝局等待王爷凯旋。”
莫躬身,眼中充满担忧,“只是王爷,那无相道行高深,南召又是龙潭虎穴您务必小心。”
陆丞点头,取出一封密信:“此信,若本王三月未归或京城有变方可打开。”
莫双手接过,只觉得那信重若千钧:“属下记下了。”
武安元年夏,摄政王陆丞以巡视江南为名,悄然离开京城。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的真正目标是南召。
队伍轻装简从一路南下,避开官道专走小路。
越往南气候越发湿热,山林间弥漫着淡淡的、与那黑色粉尘相似的腥甜气息令人不安。
白石沿途采集植物、水源样本,面色日益凝重:“王爷,此间水土已受毒素污染。
无相恐怕已将整个南召都变成了他的毒物试验场。”
他看着沿途偶尔出现的、眼神麻木行动略显僵硬的南召百姓。
心中那股铲除无相的决,愈发坚定。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跋涉队伍终于潜入南召腹地,靠近了其都城镇南关。
镇南关依山而建地势险要。
关城上空隐约笼罩着一层不祥的灰黑色雾气。
陆丞命队伍在一处隐秘的山谷中驻扎,派出斥候侦查。
斥候回报,镇南关守卫极其森严。
不仅有普通军士,更有大量目光呆滞行动却迅捷的毒卒巡逻。
关城内,似乎有一座高大的祭坛终日烟雾缭绕,那便是国师无相的居所通天阁。
“王爷硬闯绝无可能。”
斥候队长回报,“关墙高厚毒卒遍布,我们这点人手无异于以卵击石。”
陆丞看着那笼罩在毒雾中的关城沉吟不语。
白石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山势和植被,忽然道:“王爷,老夫观此地风水,山势聚阴水脉含煞,乃是极佳的养毒之地。
无相选择在此建都,必是看中此地特性。
或许我们可以从其根本入手。”
“先生有何高见?”
“毒物虽厉亦惧相克之物。”
白石指着远处一座寸草不生的秃山,“您看那座山,岩石呈赤红色寸草不生,乃地火余烬所致,蕴含至阳之气。
若能取得此山之石研磨成粉,或可克制关城毒瘴,甚至影响那些毒卒。”
陆丞眼中精光一闪:“先生的意思是,我们从外部先破其毒阵?”
“正是。”
白石点头,“只是取石不易,且需大量石粉方能见效。”
“事在人为。”
陆丞看向那赤红秃山,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就地扎营采集赤石研磨成粉。
同时继续侦查,寻找潜入关城或接近通天阁的机会。”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