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陆丞准备进一步追查时,京城来了八百里加急文书,周廷玉在返京途中遇袭,身受重伤,如今在保定府养伤,无法进京。
消息传来,陆丞心下一沉。
周廷玉遇袭,说明对方已经狗急跳墙,而这恰恰证明他们追查的方向是正确的。
“大人,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师爷忧心忡忡地问道,“连钦差大人都遭了毒手,这案子越来越麻烦了。”
陆丞神色坚定:“越是如此,越要查个水落石出。
周大人不能进京面圣,我们就替他找到足够的证据。”
他当即决定亲自前往通州调查。
将武安府的事务暂交可靠属下代理后,陆丞带着一队精干衙役,扮作商队,秘密前往通州。
通州乃漕运重镇,南来北往的货物皆在此集散。
陆丞等人抵达后,暗中查访了码头附近的货仓。果然找到了账本中提到的“丙字仓”,但仓库早已人去楼空。
据附近工人说,这处仓库存放的都是些贵重金属。
平日看守严密,寻常人不得靠近。
“可知这些货物最终运往何处?”陆丞询问一个老码头工人。
老工人想了想,道:“听说都是夜里装船,沿运河往南边去了,具体到哪儿,小老儿就不知道了。”
南边?陆丞心中疑云更甚。若为私铸钱币,何须大费周章将铜料南运?直接在北方铸造岂不更方便?
就在陆丞百思不得其解之际,一个意外发现打破了僵局。
衙役在搜查空仓库时,在墙角发现了一枚掉落的腰牌,上面刻着“宝泉局匠作监”字样。
宝泉局!这正是朝廷铸造钱币的机构之一。
周廷玉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官局果然有人涉案。
陆丞立即修书一封,将这一重大发现连同腰牌一起,派人火速送往保定周廷玉处。
同时,他继续在通州明察暗访,寻找更多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日后,一个码头小吏前来密报。
他曾见过一批特殊货物从丙字仓运出,包装极为考究,不像是普通铜料。
更奇怪的是,押运的人中似乎有官差模样的人。
“你可记得那是何时的事?货物运往何处?”陆丞急切地问道。
小吏回忆道:“约莫是两个月前,那批货不是走漕运,而是装了车,往西边去了。听说是要进京的。”
进京?陆丞若有所思。
如果这些私铸钱币最终流向京师,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这意味着可能有一个庞大的网络,在暗中操纵着钱币的流通。
就在陆丞理清头绪,准备继续追查之时,危险悄然临近。
当夜,他下榻的客栈突然起火,火势凶猛异常。
幸好陆丞机警,察觉及时,带着手下突围而出,才免于葬身火海。
显然,对方已经察觉到了他的行踪。
陆丞意识到通州不再安全,当即决定连夜返回武安。
归途之中,陆丞不断思索着案件的各个环节。
私采铜矿、精良铸造、通州转运、京师流向……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惊人的可能性。
这不仅仅是一起私铸钱币案,更可能涉及朝中重臣,甚至可能与国库钱法改革有关。
若真如此,那么小河村一百多条人命,恐怕只是这个巨大阴谋中微不足道的代价。
想到这里,陆丞不禁打了个寒战。
他意识到,自己正在揭开一个可能动摇国本的巨大黑幕。
而前方的路,必将更加凶险难行。
但想到那些无辜惨死的村民,想到重伤的周廷玉,陆丞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必须将这场斗争进行到底。
“加快速度,”
他对随从们说道,“我们必须尽快赶回武安。”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