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东南,黄龙岛。
暴雨倾盆,连下七日不曾停歇。
海水倒灌良田尽成汪洋,屋舍倾颓岛民哀鸿遍野。
“龙!
金龙升天了!”
暴雨如注中,有渔民指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声嘶力竭地呼喊,眼中充满了狂热与恐惧。
雨势渐歇,一名身着玄色道袍、面容阴鸷的道士出现在残破的村落间。
他站在高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
“吾乃天龙转世应运而生!
朝廷无道,故天降灾厄惩戒尔等!
唯有随我而起,涤荡污浊方能重获新生!”
绝望的岛民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数日之间数万叛军聚集在这金龙转世的麾下,黄龙岛烽烟骤起。
急报传入金陵,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陛下!
黄龙岛妖道惑众,聚众数万其势汹汹,请即刻发兵征剿!”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语气急切。
年幼的武安帝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陆丞:“太傅,此事您如何看待?”
陆丞沉吟片刻,缓步出列:“陛下,黄龙岛地处要冲,民风素来悍勇。
此次叛乱,虽看似起于妖然其根源。
或在于天灾之后民生凋敝,官府赈济不力。
若一味征剿恐非上策。
然叛军已成气候亦不可纵容。
臣请旨,亲率水师前往,先平叛乱再查根源,安抚民心。”
武安帝点了点头:“便依太傅所。
望太傅早日平定祸乱查明原委。”
“臣领旨。”
陆丞率两万精锐水师,战船百艘,劈波斩浪直抵黄龙岛。
然而,战事的进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号称数万的叛军,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官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他们缺乏统一指挥装备简陋,士气更是低落。
往往官军一阵箭雨,几次冲锋便溃不成军。
不到半月,所谓的金龙转世大军便已烟消云散,骨干或死或降。
“王爷,叛军主力已溃。
然其首领那个自称金龙转世的道士宋秋,趁乱逃脱了。”
副将刘滚一身戎装,向陆丞禀报。
陆丞站在残破的岛岸上,望着满目疮痍。
眉头微蹙。“仔细搜捕,勿要放过首恶。
同时开仓放粮,安抚幸存岛民助其重建家园。”
“末将明白。”
陆丞行走在废墟之间,所见皆是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百姓。
他拦住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农,温问道:“老丈,朝廷虽有赈济然此次叛乱,终究使得岛上百业凋零。
尔等为何要追随那妖道行此险路?”
老农惶恐地跪下,嗫嚅道:“大人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暴雨毁了庄稼,官府的救济粮迟迟不到,那道士说跟着他有饭吃。”
陆丞扶起老农,心中了然。
天灾人祸,才是动乱的根本。
就在陆丞以为黄龙岛之事已近尾声。
准备班师回朝之际,紧急军报再次传来,逃窜的叛首宋秋。
竟在邻岛短时间内又聚集起近万亡命之徒,并公然打出旗号,要与官军决一死战!
“不自量力!”刘滚怒道,“王爷,末将请命率一支偏师,定将此獠擒来!”
陆丞却觉得此事透着蹊跷。
宋秋刚刚经历大败,如何能如此快重振旗鼓?
又为何要以卵击石?
“不必。本王亲自去会他。”
两军在一片开阔的海滩相遇。
宋秋麾下的叛军,依旧如同上次一般,乱糟糟的冲锋,毫无阵型可。
官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彻底击溃。
混战中刘滚亲自带人突入中军,将试图趁乱再次逃脱的宋秋生擒活捉。
押解回营卸去甲胄,露出了一张年轻却布满风霜与戾气的脸。
“宋秋?”
陆丞看着这名屡次掀起风浪的叛首,沉声问道,“你煽动叛乱,累及无辜如今还有何话说?”
宋秋抬起头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恨意与讥诮:
“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只恨未能杀尽这黄龙岛忘恩负义之徒!”
“忘恩负义?”
陆丞捕捉到他话中的恨意并非指向朝廷,而是指向黄龙岛的百姓,“你与黄龙岛百姓,有何仇怨?”
宋秋死死盯着陆丞,忽然发出一阵凄厉的笑声:“仇怨?
哈哈哈,陆丞相,您可还记得八年前,这黄龙岛上的太守宋无病!”
宋无病?陆丞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名字。
那是八年前的一桩旧案,时任黄龙岛太守的宋无病被弹劾贪墨赈灾粮款。
革职查办贬为庶民,后据说病逝于黄龙岛。
“宋无病……是你何人?”
“正是家父!”
宋秋眼中迸发出刻骨的仇恨,“我父宋无病,在黄龙岛为官十载兢兢业业,爱民如子!
那年台风过境他变卖家产,甚至向我母族借贷,购买粮食赈济灾民!
可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