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丞立刻对刘滚道,“刘将军,你熟悉海情,立刻召集最好的水手最坚固的海船。
备足清水粮秣由你亲自带队,前往南海寻找赤焰岛采集烈阳珊瑚。
不惜一切代价。”
“末将遵命。”刘滚深知责任重大,毫不迟疑领命而去。
陆丞又对莫道:“莫先生,立刻将我们带回的赤石粉送入宫中。
由白先生调配全力延缓陛下毒性。”
“是。”
安排完救治之事,陆丞强压心中焦灼,开始处理积压的政务。
无相虽除但其遗毒造成的影响仍在发酵。
戚广文汇报,岭南前线失去无相操控的毒卒虽攻势大减。
但残余数量依旧庞大,清理起来异常困难,且部分区域出现了新的规模较小的疫情。
各地州府上报,因之前漕运黑罐事件及海盗袭扰,东南商路受阻。
盐铁等重要物资供应紧张,物价飞涨,民怨渐生。
更让陆丞心惊的是,北疆探子传回密报。
鞑靼各部似乎得知了大周内部动荡的消息,正在频繁调动兵马,蠢蠢欲动。
内忧外患齐聚一堂。
而皇帝生命垂危,更是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陆丞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坐镇摄政王府,一道道命令发出,调集资源稳定物价,督促各地防疫。
加强边境戒备。
如同一个救火队员四处扑救燃起的火焰。
时间在焦灼中一天天过去。
皇宫内在白石和赤石粉的努力下,武安帝的病情暂时稳住。
没有继续恶化,但也未见好转终日昏睡。
派往南海的刘滚,则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朝中开始出现一些不安分的窃窃私语。
有人认为皇帝恐难痊愈提议早立储君,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出,若皇帝不测当由摄政王。
此虽未明说,但其意不而喻。
陆丞对此类论一律严加斥责,压下不表。
他知道,此刻任何关于皇位继承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一个月后就在陆丞几乎要绝望之时。
一艘伤痕累累的海船终于驶回了津门港口。
刘滚回来了。
他带回了整整一箱色泽火红、形态奇特的珊瑚,正是烈阳珊瑚。
但同时他也带回了一个噩耗。
前往赤焰岛的船队遭遇罕见风浪和诡异暗流,数艘船只沉没数百名精锐水手葬身大海。
他是历经九死一生,才侥幸带着珊瑚返回。
陆丞看着那箱仿佛燃烧着火焰的珊瑚。
又看着刘滚憔悴不堪布满风霜的脸。
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将士们的牺牲朝廷绝不会忘。”
烈阳珊瑚被火速送入宫中。
白石立刻以此为主药,配以其他珍稀药材开始炼制解药。
七日后解药出炉。
喂服之下,昏睡月余的武安帝终于悠悠转醒。
消息传出举国欢庆。
笼罩在金陵上空的阴霾,似乎瞬间消散了大半。
皇帝虽然虚弱但神智已清。
他得知事情经过,对陆丞感激涕零,在病榻前紧紧握住陆丞的手哽咽难。
陆丞看着劫后余生的小皇帝,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这场由无相掀起的滔天风浪,终于暂时平息了。
南召需安抚岭南待重建。
海盗未肃清漕运待疏通,北疆隐患犹在朝中暗流未止。
他抬头望向北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广袤而并不安宁的天下。
无相死了,但大周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
他这位摄政王的路还很长。
武安帝转危为安,朝廷上下暂松一口气。
然陆丞深知,内外困局并未随之化解。他于摄政王府召见核心臣僚。
“陛下虽已无恙,然龙体尚虚,需静养些时日。”
陆丞坐于主位开门见山,“眼下诸事繁杂,需诸位同心协力。”
莫率先开口:“王爷,南召段素英遣使送来国书,正式请藩,并进献贡品清单。
其国内受毒害甚深,请求减免三年贡赋,并希望大周能援助药材粮种助其恢复民生。”
陆丞颔首:“准其所请。
南召新附当示以恩信。
着户部、工部酌情调拨所需物资,由戚将军派兵护送入境。”
戚广文应道:“末将领命。
岭南前线,残余毒卒已清理十之七八,然山林间仍有零星隐匿,清剿尚需时日。
另部分中毒较浅的兵卒,经赤石粉调养已有好转迹象。”
“此乃好消息。”
陆丞看向白石,“白先生,解毒之事还需您多费心。”
白石捻须道:“王爷放心,老夫定当尽力。
烈阳珊瑚药效显著,老夫已据此改良方剂,可推广于军中及南召。
只是此物稀少难以普及。”
“能救多少,便是多少。”
陆丞道,转而看向刘滚,“刘将军,东南海疆情况如何?”
刘滚面色凝重:“回王爷,红毛夷海盗虽遭重创,但其主力未灭,依旧盘踞外海伺机而动。
漕运虽已恢复,然商船屡遭骚扰海商惶恐,长此以往恐影响东南财赋。”
“海盗不除海疆不宁。”
陆丞决然道,“刘将军,着你重整水师打造战船,筹备钱粮待时机成熟,本王要你彻底肃清东南海域。”
“末将必不负王爷所托。”刘滚精神一振。
这时,兵部尚书呈上一份密报,忧心忡忡道:“王爷,北疆八百里加急。
鞑靼可汗统一诸部秣马厉兵,似有大规模南犯之意。
边关诸将请求增兵备战。”
众人闻神色皆是一紧。
北疆若起战事,则大周将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窘境。
陆丞沉吟片刻,问道:“户部,国库情况如何?”
户部尚书出列一脸苦相:“王爷,近年来天灾人祸,平定岭南南召筹建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