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滚会意,立刻命令弓弩手瞄准水镜齐射。
箭矢如雨射向水镜。
清风脸色一变,分神想要阻拦。
玄诚道长岂会放过这个机会,拂尘如龙直击清风后心。
清风被迫回身抵挡,虽化解了玄诚的攻势却无暇顾及水镜。
无数箭矢射中水镜,镜面应声而碎其中的光影景象瞬间消散。
“不!”清风发出一声怒吼,气息出现了一丝紊乱。
玄诚道长趁势猛攻,清光大盛将周围黑气逼得节节败退。
清风连连后退,嘴角溢出一丝鲜血。
他怨毒地看了陆丞和玄诚一眼,知道今日难以善了。
他猛地咬破舌尖,喷出一口精血在掌心,双手急速结印。
“以我精血,唤请九幽。”
一股远比之前阴邪恐怖的气息开始弥漫。
“他要拼命!
阻止他!”玄诚道长大喝,全力催动法力试图打断清风施法。
刘滚也指挥官兵不顾一切地冲上前。
然而。
那股阴邪气息形成了一道无形屏障,将众人阻挡在外。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密室顶部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砖石纷飞中。
一道矫健的身影如同苍鹰般扑下,手中长剑带着一往无前的锐气,直刺清风后心要害。
这一剑,时机角度速度,均妙到毫巅完全出乎清风意料。
他正全力施展禁忌之术,护身法力集中于前方背后空门大开。
“噗嗤!”
长剑透胸而过。
清风身体猛地一僵,结印的双手停滞,那恐怖的阴邪气息如同潮水般退去。
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从胸口透出的剑尖。
那突然出现的身影落地,是一个穿着夜行衣的蒙面人。
他迅速抽剑后退,警惕地看着清风。
清风缓缓转身,看着那蒙面人又看了看玄诚和陆丞,脸上露出一抹诡异而惨然的笑容。
“好……很好……没想到……还有……”
话未说完,他眼中神采迅速黯淡,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气息断绝。
密室中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看着那突然出现又一击致命的蒙面人。
蒙面人扯下面巾,露出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
“是你?”刘滚惊讶道。此人竟是之前被陆丞提拔、负责清查逆产的户部郎中,沈员外郎,沈舟。
沈舟向陆丞和玄诚道长躬身一礼。
“下官奉陆相密令,暗中监视贾府,发现异动特来接应。
见妖道欲行险招,不得已出手请陆相道长恕罪。”
陆丞看着他,微微颔首。“你做得很好。”
他走到清风的尸体前,确认其已死亡。
这个搅动风云、险些颠覆社稷的妖道,终于伏诛。
玄诚道长上前,检查了一下清风的尸体叹了口气。
“精血耗尽魂魄已散。
师弟你这又是何苦。”
一场大患似乎就此了结。
但陆丞心中并无太多喜悦。
他看向那破碎的水镜,想起其中曾出现的山川城池与兵马景象。
清风虽死,但他布下的棋子是否还在运转。
清风伏诛,尸体被龙虎山弟子以符箓封存,准备带回山门处置。
贾府被彻底搜查,起获了大量与草原部东南海寇往来的密信,以及炼制丹药的器具和原料。
陆丞下令依据这些线索,继续清剿清风在朝野内外的残余党羽。
朝堂之上太子宣布妖道伏诛,群臣称贺,之前种种流阴霾一扫而空。
太子威望空前。
然而陆丞并未沉浸于胜利。
他第一时间与玄诚道长检查了那面被射碎的水镜残片。
“此乃千里照影之术,”
玄诚道长仔细辨认后道,“可远观千里之外景象,并能传递简短讯息。
张清源临死前似乎在与人联络,观其中景象似与军伍有关。”
军伍。
陆丞心念微动,想起清风与五军都督府那位佥事的关联以及北疆的异动。
“可能追踪到水镜另一端在何处,是何人。”
玄诚道长摇头。“水镜已碎气息断绝,无从追踪。
另一端之人想必已知晓张清源死讯。”
陆丞沉默。
这意味着清风虽死,但他可能已经将最后的指令传递了出去。
北疆或者别的地方可能还会有变数。
他立刻修书,以太子监国名义,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北疆各镇及东南沿海督抚。
告知妖道已诛,令其提高警惕,严防其残余势力狗急跳墙制造事端。
同时,他请玄诚道长暂留京城,协助鉴别清风遗留的丹药、符箓等物并防备可能存在的邪术反噬。
处理完这些陆丞才稍稍松了口气,入宫向太子详细禀报。
太子听闻清风已死,大喜过望。
“陆先生居功至伟!
朕定要重重赏赐!”
“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功。”
陆丞平静道,“眼下妖道虽除,然其遗毒未清。
北疆东南仍需谨慎。
且陛下龙体的情况也说不好,殿下慎重啊。”
提到皇帝,太子脸上的喜色淡去。
“太医说,父皇体内丹毒沉积太深,虽已停用丹药。
但恢复希望渺茫。”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道“陆先生,朕有时在想若父皇一直如此,这大明天下,终究需要一位名正顺的君主。”
陆丞看着太子,知道经过此番风波,这位年轻的储君心志已更加成熟,也开始思考更深远的问题。
“殿下,此事关乎国本,需从长计议,谨慎行事。”陆丞没有直接回答。
太子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说下去。
数日后北疆传来消息。
鞑靼内部两大部落的冲突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战火有向大明边境蔓延的趋势。
边境守军压力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