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管事的更换,牵扯到很多小管事,以及其他打杂的下人。
挨打是公开在外院打的。
既然有这档子事,自然就要从上到下问问,刘妈妈到底是怎么了。
“她用毒米熬善粥,被三少夫人揪出来了。”
“那日正巧太夫人预备去做些善事,亲眼所见,她吓得老老实实承认了。还连累大夫人跟着遭殃。”
“听说大夫人这几日去寿安院请安,都被拒之门外。”
下人们不太敢狠说大夫人宋氏,只说刘妈妈作孽。
当然明眼人都知是怎么回事。
二夫人的人四处打听消息。大夫人吃瘪,二夫人很高兴,每日都乐呵呵的,也不怎么生气了。
听闻大夫人被阻拦在寿安院,二夫人不太相信,一大清早乘坐小油车去了寿安院请安。
果然瞧见大夫人站在院子里。
太夫人没有把她拦在院子外,这样瞧着像恶婆婆折磨儿媳妇;却也不给她进明堂,只让她在院子里站着。
二夫人瞧见了,恨不能上去幸灾乐祸说几句。
想起程昭的叮嘱,她生生忍住了。
“……儿媳妇的小厨房炖了牛肉汤。有种的很浓稠,晚膳时候喝,下次给娘送;这种清淡又滋补,早膳的时候可以喝一碗,一整日身子都暖和。”二夫人说。
太夫人看一眼她。
她意有所指:“老二媳妇,你长进了。”
这句话,意味不明。
二夫人听出了一点,但她懒得去懂:“孝顺婆母,是儿媳妇该做的。我也是自已做了婆婆,才懂得不少道理。”
太夫人兴致阑珊:“你能明白就好。咱们婆媳这些年,我受了你多少抱怨。”
二夫人:“……”
我抱怨了一辈子,你也没改过半分,反过来都是我自已受气,到底谁“受了”谁?
二夫人忍了又忍,没呛声。
送完了汤,她从寿安院离开了。
太夫人对身边的心腹说:“看热闹还知道找个借口,老二媳妇的确大有长进。二房那位‘国公夫人’,手眼通天了不成?”
她对程昭有些刮目相看。
大厨房毒米一事,程昭的处理办法,太夫人事后想了想,没有比她那种更适合的。
如果程昭拿了毒米来告状,刘妈妈有了推脱之词,说不定倒打一耙。
程昭对大厨房还不算熟悉,刘妈妈如果有时间准备,恶人先告状,程昭未必拿得下她。
那么,依照太夫人的脾气,谁负责的差事,谁承担后果,程昭怎么也得受惩罚。
大夫人宋氏就是看准了这点,才对程昭下手。
没想到,她们低估了程昭。
“……程家有多少田地?”太夫人突然问心腹,“程家没有爵位,说是‘吴郡世家’,可到底有多少家底?”
心腹一愣:“程家在前朝就是望族,又拥护先帝,家产没受到太大损失。
程相国已经算是三朝为官,老奸巨猾的,从不见程氏露富。具体有多少田产,外人不太清楚。”
又问太夫人,“您怎么提到这个?”
“程氏的见识,比我想象中要深一点。她才这么一点儿年纪,若不是程氏家底丰厚,怎么养出来的?”太夫人说。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