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清扫过后,大理境内,所有的不同声音都消失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剩下的商会,马帮,无论心中作何感想,都不得不接受了登记造册,纳入官管的现实。
商会的扫尾工作繁琐复杂,牵扯利益无数。杨氏庞大产业的接手也是麻烦不断。
这些产业的核心岗位,几乎全由彝人把控,世代相传,形成了紧密的圈子。如今杨府倾覆,换了外族的汉人官府做主,恐慌和抵触情绪在底层蔓延。
盐场的工头们仗着手握祖传的煮盐秘技,又欺新来的官府不懂行,竟集体罢工!
当郑和将盐场罢工的消息禀报给苏子衿时,正在翻阅账簿的苏子衿,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罢工?”她合上账册,抬眼看着一脸忧色的郑和,“好,很好。”
郑和一愣,不明所以:“大人,盐场停工一日,损失巨大啊!而且那些工人态度强硬,声称”
苏子衿抬手打断了他,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谈论天气:“郑和,我记得你手下收拢了不少流民和乞儿,正愁无处安置,每日耗费粮米,可是?”
“是,大人,足有数百人”郑和点头,随即更加困惑,“可这与盐场何干?那些人连灶台都未必会烧,更别说制盐这等精细活了!”
“无妨。”苏子衿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海岸线,“海盐虽是暴利,但断它一时半刻,天塌不下来。正好,让那些乞儿全部进盐场!”
她转过身,“传我的令,盐场即刻起,停止一切卤煮!让流民们按我绘制的图样,去海边平整滩涂,修筑盐田!我们改煮盐为晒盐!什么时候晒出合格的盐来,什么时候再恢复贸易。”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