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衿这边在木森等人的陪同下,逛着杨氏的地盘。
几番实地探访下来,苏子衿对大理境内诸多异族的风土人情,总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或许是与汉人杂居,交往日久的关系,这里的少数民族或多或少都显露出被汉化的迹象。
比如走婚制早已废除,如今家家户户都仿效汉人,建立起以父系为核心的家庭制度。
但当地女子骨子里那份自由奔放的本性却未完全消弭。
除了那些刻意模仿汉家风范的显贵,如杨氏,会严苛要求女子恪守闺范之外,寻常百姓家对女子的束缚并不严苛。
诸如和离再嫁、丧夫另适这类在中原足以让女子身败名裂的大事,在此地却是寻常可见。
但令苏子衿心中存疑的是,当地百姓虽口口声声奉杨氏为尊,可每每提及杨氏族人,脸上那神情却并非全然是敬畏与尊崇,反而常常混杂着一种难以喻的复杂。
很快,苏子衿便得到了答案。
他们行至一处河滩,只见一个彝族汉子,面色难看地抱着一个襁褓,那襁褓中的婴儿显然不足月,正发着微弱的啼哭神。
汉子大步流星地朝着湍急的河水走去。他身后,年轻的彝族女子哭得撕心裂肺,死死拽着他的衣角哀求,那汉子却充耳不闻,手臂一扬就要将襁褓抛入河中!
苏子衿心头剧震,立刻勒住坐骑,偏头急问身旁的木森:“木大哥,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木森脸色骤变,眼神躲闪,含糊其辞地低声道:“许是…许是那汉子不喜这孩子吧。”
苏子衿瞬间便察觉到了他在隐瞒着什么。
“清风!救人!”苏子衿毫不犹豫,清叱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