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起飞小说网 > 怪物来了 > 第239章 初步接触,我是天灾(求月票)

第239章 初步接触,我是天灾(求月票)

初步接触,我是天灾(求月票)

月蚀城,矩阵实验室。

浮空巨兽的残骸被分割,悬浮在实验室的能量场中。

房间中央的全息投影屏上,数据流不断滚动,显示对浮空巨兽身体结构的深度解析。

一块取自巨兽身上的胶质材料被放置在测试台上,纳米级的探针缓缓刺入样本表面。

全息屏上顿时跳出一组数据。

显示胶质材料在接触到纯净能量时的自主吸收效率,光幕画面中自动显现能量传导的点状图像。

通过这张图上的链式反应,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能量在胶质表面扩散的波纹。

呈现的数字,让在场的三名月蚀族执政官面色凝重。

“继续测试。”为首的1号执政官在这时开口道。

另一块取自巨兽外骨骼的样本被送入测试舱,粒子束轰击在样本表面,能量指标迅速更新。

这次测试的是能量承受数值,以及抗压强度数值。

数据中显示,骨骼材料面对破坏性能量抵消率,远超地球已知的任何一种灵性材料。

伴随一项又一项的测试展开,得到的答案让在场的月蚀族执政官都沉默了。

基本可以肯定,浮空巨兽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试探性攻击。

目的是想了解地球势力的战力情况。

这个行为并不友好,本质上也是在为入侵做准备。

原因很简单,空间裂隙那头的势力在入侵开始前,无法判断地球的战力情况,担心可能遇到无法对抗的文明势力。

这是一个正常的种族,在入侵前必然的准备工作。

毕竟像恐怖黑潮、战斗虫族这般,无视入侵世界强弱,直接上手的终究是极少数。

试探才是入侵前最正确的选择。

本质上这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压力测试”,以收集战力信息为主。

就像一名工程师在测试一台新机器的极限性能,逐步增加负载,观察其反应。

只要明确地球战力不足以对自己产生威胁,或是明确己方足以获得胜利,就会发起毁灭性入侵。

浮空巨兽就像一枚投石问路的石子。

通过它的表现,计算地球战力的初步情况,然后为后续行动制定精确策略。

在完全了解地球情况前,对方显然绝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全部实力,更不会冒然采取全面战争。

所以浮空巨兽不过是这场战争博弈的

初步接触,我是天灾(求月票)

详细解释了情况后,1号执政官以地球联盟战争总指挥身份下达命令。

要求成立联合科研小组,集中各族顶尖学者,根据解析获得的数据,尝试研发新型防御材料。

其次,加强空间裂隙的监控与防御,部署更多探测装置。

并启动紧急资源调配计划,确保各族在未来的战斗中有足够的资源支援。

最后1号执政官表示,希望各族尽力配合月蚀族展开战争部署。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将要求各族将战争储备资源送往月蚀族,由月蚀族率领各族展开反击战。

这句话无疑是在告知地球各族,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月蚀族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

如果战争处在劣势,与其将资源留在各族手里使用,不如送往月蚀族用于打造更先进的武器设备。

各族都没有说话。

因为月蚀族1号执政官说的都是事实。

会议结束后,各族执政官的投影消散,开始在所在城市展开紧锣密鼓的战争部署。

可就在3小时后,空间裂隙再度发生剧烈波动,新一轮的试探性进攻突然到来。

这一次,降临的力量明显升级。

三只浮空巨兽从空间裂隙中缓缓浮现,在巨兽身后,还跟随着一种之前未登场过的生物武器。

造型像是放大版的水母,同样可以反重力浮空飞行,体积大概是浮空巨兽的一半大小。

穿过空间裂隙后,浮空水母半透明的躯体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色彩,触须如同飘带般在空中舞动。

新生物武器的行动方式也与浮空巨兽截然不同。

反击战迅速打响后。

这些浮空水母并不直接参与攻击,而是在战场上空游弋。

触须不断释放出荧光孢子,在空气中迅速扩散,形成了一片能量干扰场,导致月蚀族的通讯系统和能量屏障出现了严重的不稳定。

月蚀族的指挥中心内,部分全息投影屏上的画面开始扭曲,通讯频道中充斥着刺耳杂音。

实时数据反馈也有部分中断。

战场上空,战斗机器人释放的能量屏障开始闪烁不定。

原本稳定的能量场在浮空水母释放的孢子干扰下快速瓦解。

这一切都是因为通讯连接不稳定导致。

干扰影响下,月蚀族的执政官难以对这片地区进行有效的控制。

此时空中战力单位因为导航系统受到影响,无人机群在空中乱飞,甚至撞在一起,化作一团团火球坠落海面。

这让月蚀族对潜在入侵势力的危险等级评价,再次提升。

信息收集、信号干扰……这就证明对方的初步试探奏效,已经明白月蚀族使用的部分武器是通过信号进行操控。

并且掌握有应对的技术手段。

这显然都是通过实战积累的经验。

面对这种新型生物正在展开的信息收集行动,月蚀族迅速调整战术。

3号执政官原本打算启用备用通讯协议,采用低频脉冲信号。

虽然传输速度较慢,但能够有效抵抗能量干扰。

却被1号指挥官阻拦,当场下达建立节点信号的命令,直接进入2级战争模式。

顿时地球轨道上的战争平台启动。

底部打开后露出一个个蜂巢状的发射舱。

每个发射舱内都装载着多个中继节点,被包裹在透明的能量护盾中。

智脑助手的声音在会议室里荡响:

“投放程序启动,倒计时:3、2、1……投放!”

随着倒计时结束,中继节点被弹射出舱,能量护盾在太空中划出一道道流光,如同流星雨般向地球表面坠落。

进入大气层后,能量护盾与空气摩擦,发出耀眼光芒。

护盾表面自动调整形状,改变方向,确保节点能够精准降落到目标区域。

“大气层突入成功,能量护盾稳定,预计3分钟后抵达目标区域。”

全息投影屏上,实时显示着每个中继节点的降落轨迹,以红点标注。

中继节点在距离地面约1000米时,能量护盾自动解除,节点表面展开四片翼状支撑结构,开始减速并调整姿态。

“减速程序启动,准备着陆。”

节点底部浮现能量屏障,精准地降落在预定海面。

着陆瞬间,通讯节点自动吸收周围的能量,迅速展开成一座小型塔状结构,顶部释放出能量波动,形成一个半球形的信号覆盖区域。

智脑助手的声音再度响起:

“中继节点已激活,信号覆盖范围达到预期,开始恢复通讯链路。”

中继节点由抗干扰材料制成,部署完成后,成功过滤掉荧光孢子的能量干扰,迅速与附近的战争武器建立稳定的通讯链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