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难解决的其实不是吃饭问题,而是排在第三的住。
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在城市建设方面,各地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做的依然远远不足。
以前魏红星在海城主政的时候,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旧城区的还迁改造?
还不就是因为这方面更容易做出成绩。
只是,魏红星过于急功近利,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大堆半截子工程,现在全都砸在了卢源的头上,等着他一一处理。
洛阳那边也是一样,相较于海城这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洛阳地处内陆,经济相对而,要比海城差了不少。
可该做的工作,不会因为经济差异就不去做。
旧城区改造工程,同样刻不容缓。
“我的态度,你和洛阳政府的领导说过以后,对方是什么态度?”
洛阳政府主动寻求合作,无非就是想要依托工业园区的资金,来发展当地的民生工程。
可李天明却毫不犹豫地给拒绝了。
地产开发,资金链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以工业园区庞大的资金流为依托,确实是个好办法。
这种良性资产,不但自身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就算是到最后要向银行贷款,用作抵押物,也能让银行系统安心。
可是,万一出问题呢?
李天明花了5年的时间,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了10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
为什么说是初步?
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还需要进一步地去完善。
可就算是想这些半成品,那也是李天明的心血,他可不想将园区拖入房地产黑洞。
所以,李天明的想法是,他以个人名义与洛阳政府合作,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然后以政府的信誉,向银行争取贷款。
“市建委的那位董主任,我和他已经谈过三次了,对方一直不松口,还是想要直接与工业园区合作,我也和他解释过了,董主任说……他需要回去和领导请示,另外,还让我问问你,如果按照你说的合作模式,你……能出资多少?”
“500万!”
如果放在以后,靠这点儿钱,别说房地产了,就算是在一个城市建公厕都不够。
但是在90年代初,已经是一笔不菲的财富了。
家里现在有多少钱,李天明根本不知道,这还是问了宋晓雨呢。
不过这样不是全部,三红和李光强正在和海城市建委谈,如果能顺利拿下项目的话,这边也要成立一家地产开发公司,需要留一部分资金支援。
“另外,孙哥,你告诉董主任,如果要合作的话,公司的经营权必须归我,决策权也一样!”
这是李天明的规矩,如果合作以后,他说了不算,算了不说,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别往一块儿凑合。
“行,我明白了,对了,大侄女拿了金牌,天明,恭喜啊!”
“你这恭喜有点儿早,我闺女还有俩项目没比呢!”
呃……
听李天明的语气,岂不是在说,另外两个项目的金牌,提前给预定了。
“跟大侄女说,真要是拿下三枚金牌,他孙叔奖励她!”
“得嘞,我可当真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这才挂断电话。
“董主任,都听明白了吗?”
洛阳城建委的一把手董主任此刻就在一旁,孙福宽和李天明的对话,他全都听见了。
对于李天明的顾虑,城建委的一帮人经过分析,也明白了李天明到底在担心什么。
只是,他要以个人名义和洛阳当地政府合作,这事之前没有过先例啊!
而且,刚刚李天明还提了经营权和决策权,要是全都交出去的话,洛阳市政府岂不是什么都插不上手,未来地产公司的一切,都要由李天明来说了算。
“事情呢,就是这么个事,您再好好考虑一下,能接受,我就代表李天明,同意合作,不能接受的话……买卖不成仁义在,董主任,我再敬您一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