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一家服装夜市买卖兴隆,成为了众所皆知的社会新闻。
这不但吸引着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人来看热闹、买东西,也吸引着不少脑子灵活的人想来这儿分一杯羹。
只可惜这个夜市,不但是本市第一家服装市场,也是国内第一桩私营性质的霸盘生意。
尽管这些人动作快,可当他们找到“西长安街工商所”,询问怎么租摊位办执照的时候,却只得到一个噩耗,“市场已满,不再增置摊位”。
哪怕是有些人千方百计攀上关系,想请工商所的领导吃饭,给他们送礼也没戏。
因为一方面是洪衍武早打点好了,今后会以定例的形式,每月都给正、副所长送“温暖”。
这才是细水长流,无需担一点责任的好处。筆趣庫
而另一方面,是正、副所长俩人心里也明镜儿似的,他们自己实在没有办成这事儿的能力。
所以对来托付的人统统只有一种回复。
“不是不帮忙,确实无能为力。”
“不怕告诉你,其实是先有的服装夜市,才成立的这个工商所。”
“一切都是上面分局管理科经手办的,现在还有区里盯着。”
“那还不上面说什么是什么,我们如今也只有执行的份儿,说白了就是个摆设。”
既如此,这帮人也只好偃旗息鼓了,大多数人都死了心。
只不过,毕竟财帛动人心,总会有人忍不住要试一试旁门左道。
像有些胆儿大的,就偷摸在市场外围摆上摊儿了。
他们一样是蹬着三轮车过去。要么在市场门口先拦一道,要么就摆在马路上。
打的主意无非是进不去市场我就外头卖,反正也能沾着夜市的光,还不用交管理费了呢。
可这么一来,洪衍武的人当然就不干了,协管员当然要出面驱赶。
没想到那些人不但挺理直气壮,“又不在你市场范围之内,你协管员可管不着我这段儿。”
而且他们还抱成团儿一起对抗。
这样一来,反倒弄得协管员有点左右不是,显得心虚理亏了。
后来直到那些当初那帮“管眼的”不耐烦了,出来五六个横主儿,不由分说就把市场外头的几辆车给掀了。
这样靠着流氓本色暴露,以混蛋治混蛋,才把这些无照摊贩给吓跑。
只是他们更没想到的是,这事儿被他们上报之后,洪衍武的举措却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
不但没赞许,反倒严令禁止,坚决不许他们再这么做了。
洪衍武说对夜市来说最重要就是秩序、安全和声誉,这样干肯定让老百姓看着害怕,等于自己毁自己。
何况这些人也有用处,如果再过来,只要不进市场就不管他们。
别忘了,如今不是过去黑着干了,真要治这帮人,走官面儿就行,何必给自己招事儿呢?
怎么弄他们,什么时候弄他们,他自有打算。
既然如此,尽管心里仍有不少疑问和不解,可手下们却一点不敢违背洪衍武的吩咐。
再见类似情况,只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
那再往后还用说嘛,他们这一随便,各类外来的、无证的摊贩无所顾忌,也就跟雨后春笋一样越来越多。
那些人自发性地见缝插针,围绕着夜市的外围云集。
车辆五花八门,三轮车、板车、自行车、手推车、甚至童车都摆上货物,叫卖喧天。
而且这些摊子也不拘门类。
不光是服装类,像什么玩具、旧书、床单、枕套、手套、鞋垫、菜刀、剪刀、锅碗瓢盆、糖葫芦、烤白薯、卖烟卷的、卖茶水的,都来。
这么一来,秩序必然受影响,垃圾也与日增多。
且不乏争执口角,甚至还招来了不少“捞偏门”的社会闲散人员。
可更让洪衍武的手下们奇怪的地方就是在这儿。
在他们眼里,他们的“把子”居然像是心甘情愿赔本赚吆喝似的,居然宁可自己搭钱替这些外人“擦屁股”。
像那两个打扫卫生的,每人拿了两条烟的额外犒劳,负责的范围里就多了小贩们摆摊的地方。
而且洪衍武似乎还和过去经营电影院似的,又给“小雷子”交“保护费”了。
因为很快,“小雷子”的人就开始每天来市场,充当“见义勇为的良好市民”。
一边负责协调小贩们的争端,一边负责市场里抓贼。
这样一来,就再没有小贩敢于为争抢位置起争执,也再不会有摊贩占据交通要害的情况发生了。
而京城的各路“钳工”和想勒索生财的“玩闹”们,更是对此处退避三舍,不敢冒头。
总而之是杂而不乱。
表面上人流如潮,可暗地里自成规矩,严守秩序。
那再往后呢,好处还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因为别看夜市摊贩一日多过一日,却并未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
反倒应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愈加使得这里人流如潮,生意兴隆。
这可不是感觉,而是有实在证据的。
因为稳定在一定范围的销售额竟然又往上走了一步,居然重新摸到了两万的门槛。
而且无论是摆摊的,还是买货的,同时都觉得方便了不少。
饿了能吃点,喝了能喝点。
烟没了火儿没了,也能买一包,再不用发愁了。
于是洪衍武手下悟性高的人,此时此刻,就多少开了点窍儿了。
他们发现,有不少顾客,其实一开始都是奔着市场外头那些吃喝,或是针头线脑那些国营商店不爱卖的微利产品来的。
而一旦他们买了那些东西,往往就会接茬往市场里逛,自然就有了交易的可能。
为此,他们不由对洪衍武的决策大感佩服。在背后人人称颂,“洪爷圣明”。
不过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洪衍武心思哪儿会是凡人轻易就能跟得上、摸得透的?
他跟着传下来一道新的旨意,立马又让这帮小子们重新犯了糊涂、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