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史馆内,赵振国驻足于陈列着陈先生“倾家兴学”、支援抗战的珍贵史料和照片前,久久不语,神情肃穆。
他并非全然作秀,而是真正被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情怀所震撼。
也正是在这里,他注意到,一位身着传统中式绸衫、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精神矍铄的老者,在几位随从的陪同下,也在默默地观看着这些展品。
老者眼神深邃,饱含着追忆、自豪与一种难以说的复杂情感。
赵振国心中一动。他眼巴巴地瞅着周振邦,周振邦欲哭无泪,却只能认命般地去打探消息。
要不说赵振国眼力不一般呢,这位老者正是陈先生的族侄,在狮城本地颇具声望的实业家陈延年,主要经营橡胶园和航运业务,且一直热心华社公益,是当地华人领袖之一,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很少出席公开场合。
看赵振国跃跃欲试,想要结识这样一位老先生,周振邦觉得头痛极了,不过转念一想,这货碰个壁也好,就不折腾了。
对于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见惯风浪的长者,赵振国知道,直接上门谈生意,必然显得唐突且功利。
他采取了更迂回,也更显诚意的方式。
他通过华侨中学一位对他颇为赏识的老校长,转呈了一封以个人名义写的信和一幅白石老人的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