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来的厨子?虞祭酒捋了捋须,轻咳一声,道:“前头衙门借来的。”
前头衙门?一众名士怔了怔:国子监前头的衙门不是……
“那大理寺公厨竟有这样的厨子?”其中一个名士奇道,“我数年前来长安时曾去过一趟大理寺,那公厨的厨子水准不过尔尔,同外头饭馆里的可没得比!”
“岂止是没得比?”另一个名士接话道,“我有友人年初时来过长安,回去时还同我说起了大理寺公厨的趣事,说这大理寺的公厨叫全京城的厨子避之不及,还道这大理寺公厨自从原先的掌厨被他们大理寺自己人送上邢台之后,这饭菜便叫人吃的味同嚼蜡,怎么短短几个月的工夫便又寻来了一个手艺如此了得的厨子?”
一旁一个名士听到这里跟着点头道:“自民间选来一个手艺厉害的厨子虽说难得,却也不是没有可能。比起这个来,倒是那厨子竟肯入大理寺公厨当厨子才是奇事!”
说到这里,有人斜了眼夹着一块口水鸡入口的虞祭酒:“世南兄怎的不想办法将人弄来国子监?在你国子监当厨子可比在大理寺里,成日对上那群不知什么时候就将人给抓了的大理寺官员好多了!”
这话可算是戳到人的痛处了!虞祭酒扶额,叹道:“诶!莫说了!每每说起此事,便叫人难过啊!”
真真是阴差阳错,若不然,温师傅便去他们国子监公厨了!不过如今倒也无妨,左右大理寺公厨就在他们前头,过去吃饭权当饭前散步了。
一行人聊的正欢,那厢的王和却是难得的没有出声,似是真的饿极了,看了眼那赏心悦目的“竹舟”,拿起勺子便舀了一勺饭送入口中。
特意走到他案前一观的名士见状,忙问王和:“如何?可美味?”
王和吃着饭,眯了眯眼,吐出了两个字:“尚可!”
“尚可”二字的评价听起来似乎有些差强人意,可既是多年的老友,自是了解王和的,知晓从这位王大才子口中吐出的“尚可”二字的评价可不一般,于他而的“尚可”可说是极高的评价了。
是以,一听“尚可”,那老友眼睛顿时一亮,看着余下一只尚未掀开“竹窗”的“竹舟”,对王和道:“余下一只也掀开来看看!”
王和斜了他一眼,口中虽没有应他,可伸出的手却如他所那般掀开了“竹窗”:竹舟里,莹白的米粒同一粒粒红豆互相糅杂在了一起,红白交织,看起来无比赏心悦目。
“妙极!”那名士只看了一眼便忍不住抚掌赞道,“好看!”
“不止好看,还香的很!”王和说着,挖了勺那夹杂着红豆的竹筒饭,蘸了蘸竹舟旁小碟子里晶莹的细糖送入口中,甫一入口,他便眯起了眼睛,连声道,“好!极好!”
因着是在竹筒里烧制的,那股竹子的清香早已掺杂在米粒、红豆与腊肉等物之中了,原本便已香糯可口的米粒中带着那股独特的清香,叫人非但不觉得腻味,反而越吃越发的欲罢不能。
看王和一勺接一勺的将那竹筒饭往嘴里送去,众人早已看的口舌生津,纷纷效仿王和,要求先将饭送上来,他们要品一品这竹筒饭的滋味。
好咸口者偏爱腊肉的咸鲜香浓,尤其那股子带着烟熏松木枝的肉香叫人一勺接一勺往嘴里送去,根本停不下来。
偏好甜口者则爱极了那股子红豆酥沙配上粘软糯米夹杂着竹子清香的口感,蘸上细糖,层层递进的清甜香味让人欲罢不能。